主页 > imtoken钱包最新版本 >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一卡多用”?前景如何?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一卡多用”?前景如何?

imtoken钱包最新版本 2023-01-18 09:33:46

2021年2月,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推出了配备“健康宝”北京健康码查询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指纹卡硬件钱包。除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外,用户还可以在健康宝设备上手持产品完成健康宝状态查询和注册。

这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首次搭载数字人民币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功能。以卡为基础的“一卡多用”也让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数字人民币“一卡多用”的想象

近日,一位银行从业者向移动支付网透露数字人民币硬件设备,其正准备开发并推出“双核硬钱包”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在一个硬件上加载两个钱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和一个行业钱包。类似于邮政储蓄和中国银行推出的配备“医疗保健”的显卡,但在功能上更倾向于钱包应用。毕竟,医疗保健只是个人健康状况的信息存储。

可以大胆想象的应用可能包括:

1.具备数字人民币功能和社保、医保等基本安全账户功能的硬件钱包。

2.具备数字人民币功能和ETC、交通卡等需要预充值功能的硬件钱包。

3.具备数字人民币功能和健康码、驾照、电子身份证等个人身份识别的硬件钱包。

以上功能甚至可以组合成多种组合,即智能卡行业熟悉的“一卡多用”。

一卡多用的优点是一张卡可以集成多种功能,方便用户免去申请和携带多功能卡的麻烦。随着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进步,安全级别高的硬件钱包自然可以成为社保卡、医保卡等功能卡的集合数字人民币硬件设备,但这个想法可行吗?

金融IC卡多功能化之路

一卡多用显然不是一个新词。印象特别好,因为一张卡多次使用往往意味着“没有什么是无用的”。

想一想,身边有很多人钱包里有一张带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一直没用吗?再想想,很多多功能智能卡或可穿戴手表似乎很快就被扔到了柜子的角落里。

从移动支付网络后台可以搜索到的关于“一卡多用”最长的新闻是在2010年,当时金融IC卡处于发展初期,而芯片卡是“迁移”全国。同时,社保卡、交通卡等各种一卡通产品复杂,属于乱世初开的时间点。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金融IC卡应用的意见》,加快推进金融IC卡,从磁条升级的芯片卡已经芯片容量大。 , 高安全性,可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可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

2012年,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明确了我国移动普惠发展的技术要求,引导和规范了我国移动金融创新发展移动金融安全公共服务平台(MTPS)解决了机构间应用共享、实体互信、系统互通等问题,为我国移动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基础; 2014年,央行、国家发改委开展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旨在探索移动金融一卡多用的运营模式。 2014年底,央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全面改善金融IC卡应用影响入手。各行业的金融IC卡。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按照实现方式归纳为三类。

一类应用是普通的消费类应用(如零售、快餐、公交一票、出租车),是实现金融IC卡惠及民生的重要基础,可以规范借贷。第二类应用是分时、分段扣费应用(如停车咪表、公交地铁分段扣费),是提高金融IC卡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扩展应用实现;三类应用为行业特定应用(如医疗健康应用、园区卡),是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金融加载行业应用或数据来实现。 IC卡。

限制“一卡多用”的因素

金融IC卡时代,一卡多用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归根结底,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电子现金”的使用率低.

从金融IC卡的多应用实现来看,第二种应用一、提到了“电子现金”的实现。而且,《通知》中明确提出,为提高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便利性,要把金融IC卡电子现金作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电子现金等应用的便捷效果。 同时,要着力拓展电子现金的第二类应用,积极推进第三类应用,切实提高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便利性。

然而,现实情况是,“电子现金”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消费者也不容易理解。

“电子现金”使用率低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行业应用对项目主体的吸引力不够,部分卡好办,售后服务挂失、退卡等非常麻烦。多应用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用户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单一项目的便利性有限,多应用往往沦为单一功能的储值卡和门卡,难以体现联网的普遍性和“一卡多用” 优点。

消费者不了解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电子现金的“加载”过于专业,还有银行主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的区别,电子现金和flash的区别支付等各种专业用语让消费者“毛骨悚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了解,一些银行需要注销银行卡才能取款。丢失卡意味着无法收回电子现金账户中的钱。 .

2015年11月,银联卡启动银联卡“免密码免签”试点。持卡人使用银联芯片卡或具备“闪付”功能的移动支付设备在指定商户POS支付。使用闪付时,单笔小于或等于1000元的交易不需要密码或签名,即所谓的“在线闪付”。而花大力气推广的电子现金,也就是所谓的“线下闪付”,由于市场反响平平,甚至出现充值、闪付等问题,已经逐渐退出市场。牌。 .

在多功能金融IC卡中,由于在线应用的快速发展,二维码、在线会员等方式具有更加便捷、人性化的用户交互能力。多应用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多功能数字人民币卡的前景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存在,将带来以“芯片”为载体的硬件设备的重新出现。可视卡、蓝牙卡、指纹卡等产品将是其主要形态。

基于硬件钱包的“多用途卡”也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方向。如文章开头所述,医疗保险、社保、交通、身份识别等都将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延伸方向。

但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也存在“电子现金”的问题,需要“充值”才能使用,这会阻碍其发展,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其他卡 数字人民币卡形式的“软钱包”的原因(详见:数字人民币卡型“软钱包”与“硬钱包”的区别分析)。

既然数字人民币已经落地,何不直接普及行业钱包支持数字人民币呢?

上述银行从业者进一步向移动支付网解释,数字人民币正处于推广初期。在一些特殊行业,全面普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多应用是一种早期的过渡计划。

因此,从移动支付网络的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多用途卡”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如果数字人民币全面支持各行各业,就不会有所谓的一卡通。卡用得更多,因为数字人民币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互联互通”,打破行业支付壁垒。